图片故事:深山傩戏演出队 平日种地晚上表演2018-07-10
1/33

显示
  • 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。在湖北省恩施市红土乡的深山里——漆树坪和大河沟的两个村子里,至今还活跃着两支农民傩戏演出队伍。他们平时在家种地,当地农民有请求时,晚上就去农家演出,常年活跃在鄂西的大山里。今年88岁的邓玉书老人,从十多岁就开始学习傩戏表演,成为远近闻名的傩戏大师。今年5月,被国家旅游文化部授予国家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长期坚守在鄂西恩施市大山的农民傩戏队伍,凭着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执着与付出,走村串户,靠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民族民间艺术之花。文林/视觉中国
  • 傩是神秘而古老的祭礼,起源于商周,汉代以后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和戏乐成分的礼仪祀典。宋代前后,傩仪由于受到民间歌舞、戏剧的影响,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戏。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88岁的国家非遗项目恩施傩戏代表性传承人邓玉书(右)告诉作者,现在农村受打工和电视等现代传播工具的影响,传统民间文化有边缘化的趋势,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保护。
  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仍存有“傩愿戏”和“坛傩”两部分,傩愿戏“戏中有祭”,坛傩“祭中有戏“,都包含有非常古老而典型的祭祀仪式。“傩祭娱神,傩戏娱人,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。”在恩施市红土乡,敬傩的村民有什么心愿时,往往会许下傩愿。如果愿望达成了,就会请人唱傩戏以还愿。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邓家邻居都要来观看,这也是村民交流聚会的好时光。
  • 据傩戏老人介绍,傩戏本源于傩祭,“傩祭用来驱邪、祈福,是演给神看的,以祈求神灵保佑东家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。由于整个祭祀过程耗时较长,上半夜做法事唱给神灵听,到了下半夜,人们都很疲倦了,就开始唱戏给东家和当地老百姓听。”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88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《恩施傩戏》代表性传承人邓玉书(左)和另一位农民老艺人正在表演《将军扎寨》。
  • 傩愿戏一般有上香念经、击鼓鸣锣、雄鸡祭祀、祈福请愿,经常表演的剧目有《孟女下池》《将军扎寨》《王二爷看相》等,在恩施土家苗寨,农民还愿或过喜事,往往唱傩戏可从入夜至天明,在农家堂屋里,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里,锣停鼓不停,戏停舞不停,演员们轮流登场,歌声悠扬婉转,舞姿婆娑。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一位农民正在表演《孟女下池》。
  • 表演者或蹁跹起舞或表演一些传说的戏曲故事,引人捧腹大笑。在恩施农村,“傩戏演出是传统,当地人遇到结婚、生子、祝寿等喜事请傩戏班子去热闹一下。”“恩施傩戏”代表性传承人、红土乡傩戏掌坛师魏青国告诉记者,即便演出市场低迷,傩戏团队员们的收入锐减,他们每年仍要演出60多场傩戏。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傩戏演出队的两名演员正在演出《王二爷看相》。
  • 2008年,“恩施傩戏”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一年一度的恩施土家女儿会等,恩施傩戏也是保留节目。
图为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扮演武将军的农民艺人正在化妆。他们用毛笔画眉,使用土豆粉打底。
  • 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演员们正在堂屋后面用一块红布隔成的后台里换服装。
  • 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,扮演法师的演员正杀鸡祭拜,有请诸神下凡,为傩戏祭祀做准备。
  • 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在恩施市红土乡大河沟村农民邓泽清家表演傩戏时贡奉的傩神。
  • 2018年7月7日,湖北恩施,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傩戏代表性传承人、今年88岁的土家族农民老艺人邓玉书(左)为在邓泽清家里表演的傩戏配乐。
返回图片频道>>

我要说两句

1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