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拍武汉城中村小何西村 曾经承载5万租客城市梦2018-08-20
1/33

显示
  • 2018年8月17日消息,武汉。小何西村,5万居民的一天是从凌晨三点听见早餐车划过路面开始的。这些简易实用的餐车从各个角落向村口聚集。车轱辘摩擦地面,薄铁皮轻轻颤动——如果仔细听,穿透过于单薄的墙体,能听见触手可及的临楼里女人的叹息、沉睡者的鼾声和厕所水箱的冲水声。总之,在这个武汉最负盛名的城中村里,市井的声响从不缺席。楚林/视觉中国
  • 背靠雄楚大道,从村口望去,夜色中的城中村仅有的两条主路在距离雄楚大道南侧百米处相交。观看者们很难描述这个时候小何西村的样子,但明亮和阴暗是分离的:靠东的主路路口堆放着两层楼高的建筑垃圾,再往里则是幽深的黑暗。零星的招牌霓虹在靠西的主路上闪烁,街道狭窄,能看见上面分布的星光。
  • 东边早已拆除,另一半暗自不动,泾渭分明。这是小何西村的概况,意味着拆迁戛然而止但最终将征服这里的一切。按照拆迁补偿方案,本地房主和在此买地盖房的房主被区别对待,200多户本地房主所能接受的补偿条件更好,多已签字交房,他们的房屋大部在靠东的主路两侧。而另外两百多名外地房主则拒绝了方案,他们的房子主要在靠西的主路两侧。
  • 小何西村的行政名叫小何村。“可能是以讹传讹。”一位出租车司机说。至于原因何在,没人说得清。它的面积同样无人知晓。拆迁办、卓刀泉街道居委会、洪山区国土局均表示“这无可奉告”。
  • 小何西村的行政名叫小何村。“可能是以讹传讹。”一位出租车司机说。至于原因何在,没人说得清。它的面积同样无人知晓。拆迁办、卓刀泉街道居委会、洪山区国土局均表示“这无可奉告”。
  • 人们很快发现了商机。原本是普通的这个城中村落在1990年迎来了第一批开拓者。他位于武汉近西郊,进城方便,遍地平房且地价低廉。熊迎就在这一时期来到小何西村,买地盖楼,租给农民工。他和后来者们构成了200多名外地房主的主体。
  • 那个年代,高大建筑尚被局限在武汉三镇中心城区范围内。小何西村根本不用考虑采光通风和公共交通的高密度小高层自建房,在几乎保持着农村风貌的方圆五公里内鹤立鸡群。距离小何西村正东方向约3公里的武汉新地标“光谷”商圈,当时尚是一片菜地。“先进,时尚,进步。”熊迎说,这是当时小何西村给他们留下的印象,并且符合人们对城市的一切幻想。“脏乱差?不存在的,和我们小何西村没有关系的。”她说。
  • 早上五点四十八分,现场灌装的第一批豆浆上摊。村里还剩12家铺子经营早餐。与动迁之前相比,这个数字已经严重缩水。兴盛时的早餐店以密度计算。“五十步之内吃到至少两种不同品系的早餐。”何杰说。
  • 早上七点,何杰曾站在楼上看见,上万租客从七拐八弯的小巷里汇集到村里两条主路,涌向村口的BRT省荣军医院站和不远处的地铁二号线杨家湾站。“就像下雨之前蚂蚁出窝,密密麻麻。”何杰说,如果遇到雨天,从楼上望去,两条主路上全是雨伞,连地面都看不到。
  • 上午九点,剩余的数千租客奔赴武汉的各个角落,村子复归冷清。正是“火炉”武汉的夏天,烈日开始炙烤小何西村,出租房的一楼开始散发着混合着升腾潮气的霉味。村里只剩下室外作业的拆迁工人们。村子靠东的主路两侧的房屋基本都已交付。这些夜色里晦暗的残体在白天显得更加破败:道路不复存在,被粉碎过的墙体红砖覆盖,让路人们望而退步;钢筋、防盗窗整齐排列,等待清运,不值钱的老旧家具则被随处抛置。
  • 黑夜拥抱着小何西村。回村的人群分散流入靠西的主路两侧深不见底的巷子里。这条主路自北向南延伸,长达300米,至今仍是村里最重要的人、车通道。从头走到尾,只有14家小饭店、3个水果摊、2家小卖铺、1个小型量贩仍在营业。流动摊铺急剧减少到5个,其中包括村里4个卖卤味的小推车和村口1个挂满廉价手机壳的小摊。而网吧、理发店、美甲店、KTV、烧烤店全部倒闭或搬迁,仅剩的2家室外台球厅门可罗雀。小何西村赖以成名的夜生活不复存在。在这个夜晚,靠东那条主路上,三只狗、两只猫在建筑垃圾之间游走。不久之后,它们将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新主人。
返回图片频道>>

我要说两句

1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