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故事:跨境上班族 深港双城生活2018-08-24
1/33

显示
  • 2018年7月15日,深圳,鑫原趴在屋外的阳台栏杆上。毕业后,鑫原曾在香港住过一段时间,那段生活对她来说不算愉快,她 “蜗居”在面朝大海的小房间里,因为气候潮湿又没有阳光直射,每年要扔掉一床被子,最后终于忍受不了搬回深圳。虽然大家知道她每天要往返深港两地都很惊讶,她自己却觉得这种生活不难适应,在车上玩玩手机,睡睡觉,每天跨境上班也不是特别浪费时间的事。财新特派记者 梁莹菲/视觉中国
  • 2018年7月14日,深圳,刘天下正在等待公交。每周,她都会从香港回深圳与男友共度周末。刘天下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,2015年到香港读书后留下工作。因要协助领导管理内地的分公司,曾一段时间频繁往返香港、深圳、东莞三地,又因为男友在深圳工作,每个周末都会回深圳。
  • 2018年7月22日,深圳罗湖,邹玲蕾在周末的休息时间和宠物狗玩耍。“过了那条深圳河,整个人放松下来,哪怕工作上有再多的不开心,也被放在了河的对岸。”在香港学习工作了八年的她,这么形容每天下班过关时的感觉。
  • 2018年7月20日,傍晚6 点半左右,Nancy挤地铁从香港上环回到深圳罗湖。
Nancy来自云南昆明, 2010 年到香港上大学,2015年与丈夫定居在深圳罗湖,香港上环上班,地铁通勤,每天在路上花约四小时。
“过了那条深圳河,整个人放松下来,哪怕工作上有再多的不开心,也被放在了河的对岸。”在香港学习工作了八年的她,这么形容每天下班过关时的感觉“。过去为了工作,过来为了生活”。她每天早上6 点半就要起来,才能赶得及9 点到公司打卡, “一分钟都不能晚”。
最近一年,她明显地感觉到身体已成亚健康,一回到家里她还是会瘫倒在床上。尽管累,她还是尽力坚持下去。2017 年,她拿到了香港的永久居留权。
  • 2018年7月19日早上8点半左右,香港,Tony乘坐跨境巴士到尖沙咀上班。
Tony 来自广东广州,从2009年开始,研究生和工作都在香港,家住皇岗口岸附近,在香港尖沙咀上班,大巴通勤,每天在路上约花两个小时。
在这十年间,他见证了高铁从征地到通车的缓慢进程,见证了香港楼价的不断攀升,见证香港人对祖国感情的复杂变更,见证了邻居深圳在经济上的迅速崛起和香港正遭遇的发展瓶颈,这也影响到他自己。他试图重回内地寻找机会,过上一种更安定的生活,但对香港有一种感激之情,这里让他在更多的机会和更健全的制度下打拼出自己的事业。
  • 2018年7月13日早上7点18分,临近暑假,仍有大批跨境学童在深圳湾口岸过关上学。
  • 2018年6月29日,香港科学园,Sean 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。
Sean 来自湖南,2010 年来香港读书,2016 年开始跨境上班,居住在罗湖,在香港科学园工作,每天通勤时间约一小时。
选择在香港工作,Sean 没有特别多的想法,他说一切都是机遇使然,因为当时在香港有工作机会,就顺理成章地留下来了。他的工作地香港科学园临近海边,办公楼错落有致地分散在园区里,通过一条走廊彼此联通,餐厅、便利店、银行、健身房等设施一应俱全,没有香港典型的拥挤还保留了便利性。科学园在东铁线大学站附近,Sean 每天约花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,他对这样的双城生活表示已经很满足,“对我来讲(港深)甚至是一个地方了”。
  • 2018年6月28日晚上7点左右,香港中环,Tim下班回家。Tim来自东北,2011年到香港读书,现与未婚妻居住在深圳湾附近,在香港中环上班,每天花在路上时间近四小时。刚来香港求学时,第一天他找不到宿舍,向学校的保安问了七八遍,对方还是听不懂。他感到很震惊,甚至有一些挫败——“自己来到这里,就连话都不会说了”。对于融入香港,他觉得几乎不可能,横亘在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的鸿沟是比语言更大的障碍,“我尝试过,我也努力过,但可能在深圳,会让我更自在一些”。Tim认为香港和深圳是适合年轻人打拼的地方,却难以安居,这两个地方的房价对他来说,“已经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和我愿意为之支付的价值”。
  • 2018年6月27日,深圳,Henry正在过关。Henry来自宁夏,2011年来到香港读书,毕业后留在香港。2017年8月开始每天跨境到深圳科学园上班,每天约花四小时在路上。想节省上班时间,并照顾在香港工作的妻子,他们决定结束马湾(位于香港中部)的租房生活,并在靠近深圳的元朗置业,Henry的通勤时间缩减了一半。与其他人不同,Henry对于自己在香港的未来更乐观和明朗一些,在背靠内地市场的互联网券商公司工作让他意识到,那些有内地背景、接受香港教育并拥有专业技能的人,在香港工作更有优势。
  • 2017年6月14日,香港尖东,西装革履的白领下班回家。
返回图片频道>>

我要说两句

1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