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老人住沙漠20载种树8300亩 建起别样“博物馆”2019-01-21
1/33

显示
  • 2019年1月13日,甘肃武威,他是一位古稀老人,是一个住在沙漠腹地20年的“守护者”,是一个让沙漠变成绿洲的“治沙英雄”,他就是76岁的王天昌,是甘肃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红水村村民,是人们赞口不绝的陇原“治沙英雄”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牵着陪伴他多年的骆驼走进沙漠,开始一天的“巡查”。任世琛/视觉中国
  • 上世纪八十年代,王天昌拖家带口搬迁到腾格里沙漠边缘的红水村定居,来这里后他发现风沙肆虐,头天种的庄稼一个晚上就被风沙掩埋。于是,他暗暗下定决心想干点“冒险”的事,绝不让风沙对庄稼和家园造成侵蚀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和72岁的老伴李蓝英在沙漠腹地“王家治沙区”晒太阳。2017年6月,老伴因心肌梗塞住院4次,现在身体还在恢复阶段。
  • 1999年春天,王天昌和儿子王银吉商量决定在腾格里沙漠腹地治沙种树,当时老伴反对、村民嘲笑,还说:这么大的沙漠一两个人还想治沙,简直是天方夜谭。他就当什么也没听见,带上帐篷和锅碗瓢盆、拉着压沙用的麦草,来到距离村庄3公里外的沙漠腹地,在一个叫“庙儿墩”的地方驻扎下来,开始了自己长达20年的治沙之路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牵着骆驼走进沙漠,他栽种的树上引来喜鹊搭建起了鸟巢。
  • 当时因为没有房子住,王天昌便在沙漠里挖了个“地窝铺”住了进去。一门心思要让沙漠变个样,因此,王天昌就被村民称为“王傻子”“王瓜子”“王疯子”而得名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在自己曾经居住的“地窝铺”上休息,他说:他要让这个“地窝铺”永远保存下来,成为一个永久的“治沙博物馆”,供人们参观。
  • 为了运输树苗、麦草、水,王天昌卖了家里的几十只羊,购买了两匹骆驼,在村庄与沙漠3公里之间的沙路上日复一日地往返,来回一趟需要3个多小时。骆驼驮水远远不够治沙苗木需求,王天昌又在沙漠里挖了一口水窖,积蓄雨水。冬季无雨的季节,他将骆驼驮进沙漠的水储存在水窖里,用于春天治沙时浇灌苗木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用骆驼把麦草驮进沙漠,为春天压沙做准备。
  • 2019年1月13日,“当时刚住进沙漠,每天被子、枕头上都是一层厚厚的沙尘,吃饭时碗底也有沙粒。通过这几年的治沙变化,现在看不见这种现象了”王天昌笑哈哈的说。一年四季风餐露宿,王天昌老人20年如一日的坚守在沙漠治沙植树造林,一棵棵树苗从开始扎根、生长变为成绿洲,王天昌老人付出多少心血,他都不会计较和后悔,他说:把沙漠变绿洲,就是他今生最大的愿望。
  • 在王天昌老人带领下,往日一望无际的沙漠变成了绿色屏障,为了便于看护,他在沙漠腹地修建了一座高13.5米的铁塔,站在上面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翠绿在沙漠上延伸,筑起了腾格里沙漠上一道美丽的绿色生态屏障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站在铁塔上向远处瞭望。
  • 王天昌的老伴李蓝英是他这20年治沙中坚强的后盾,每天在家做饭总是计算着时间,争取让他回家后马上吃上可口的饭菜。一开始还反对他治沙的李蓝英,后来不但同意了,还搬进沙漠和王天昌一起住沙窝,一起栽树治沙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和老伴李蓝英在沙漠压麦草。
  • 20年弹指一挥,王天昌一家人在沙漠里压沙植树8300多亩,累计栽植梭梭120多万株、花棒130多万株、毛条40多万株、柠条6万多株、榆树30万株、沙枣树20万棵。遭受风沙侵害的乡亲们,从越来越多的绿色中,看到了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,也开始投入到压沙植树中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在家里弹唱《治沙歌》。
  • 王天昌通过自己20年的治沙经验,还自编自写了《治沙歌》,逢人就会动情弹唱几遍,一是抒发自己对沙漠的感情,二是对自己几十年治沙的总结。图为王天昌在家里弹唱《治沙歌》。
  • 王天昌的生活很简单,每天就是一碗面条拌点洋葱,从来不让老伴单独炒菜,他说:能省点就省点,春天马上到了,可以买更多的树苗,让沙漠变的更绿些。
图为2019年1月13日,王天昌的老伴在家煮面条。
  • 随着压沙植树的推进,村庄里能明显感觉到风小了,沙少了。王天昌的治沙区“王家沙窝”也成了标杆和榜样,他的生活也变的有滋有味,平时还骑三轮车带着老伴到公路上去转一圈。
返回图片频道>>

我要说两句

1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