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宁波:钉碗技艺非遗传承人瓷片间穿针引线 让残破瓷器复活2019-08-07
1/33

显示
  • 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梅雨将整个城市浸泡的湿漉漉的,地处宁波市西江古村的鄞州非遗馆里,宁波市钉碗技艺非遗传承人应培明临窗而坐,小心地用锤子将一枚铜钉敲进青花瓷,“笃笃笃”的敲打声伴着窗外的雨声,别有一番韵味儿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应培明摩挲着自己修补好一件瓷器。张培坚/视觉中国
  • “藏友着急要修补好的瓷器,今天就得把这件青花瓷修好。”抬头望了一眼身边摆放的几件待修补的瓷器,应培明略有些焦急地说道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剪出来的铜钉要根据“瓷眼”来不断调整长短粗细。
  • 锔瓷需要细工出慢活,一件破损的瓷器,一般需要两三天才能修补好,考验的是锔瓷匠人的技术、经验以及耐心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做一个锔瓷匠人,就要能坐得住、耐得住寂寞。
  • 旧时生活中,人们经济条件不宽裕,家里打破的碗碟不舍得丢,靠着锔瓷匠的巧手,可以让破碎的碗碟等瓷器得以修复,并再次在生活中发挥作用,在宁波地区称锔瓷为“钉碗”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桌子上摆放着一件修补好的瓷器和一件待修补的瓷器。
  • 锔瓷首先要先找瓷拼接,并用绳子绑紧;其次是从力学和美学的角度出发,定位锔钉的位置和数量,避开纹饰处和口沿等,这样才能让破碎的瓷器通过修复来增加牢固性和美感;随后要按照器物孔的大小用铜片、铜丝、银丝、铁丝等制作尺寸合适的锔钉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铜皮剪成铜条,然后再剪成铜钉,这是个细致活儿。
  • 作为锔瓷中关键的一步,打“瓷眼”是要拉动钻头打出不穿透瓷器的小孔,拉弓时要悬空使劲,力量要拿捏到位,不然就可能把瓷器钻破。“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”应培明说道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应培明将铜钉钉进“瓷眼”。
  • 作为锔瓷匠人,应培明能够和和锔瓷结缘,源于做锔瓷匠的小爷爷。应培明打小看着小爷爷修补瓷器,耳濡目染下,他便尝试操持小爷爷的锔碗工具尝试修补破碎的碗碟,偶尔小爷爷也指点一二,渐渐地应培明对锔瓷产生了浓厚兴趣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应培明锔瓷用的部分工具,这些都是应培明亲手打造的,有的已经跟随他二十多年。
  • 高一没有读完,应培明就辍学去学木工活儿,三年后开始走家串户为人家做家具,但他仍忘不掉锔瓷技艺,空闲时就练上两手。
做木匠活儿的过程中,应培明渐渐喜欢上石刻和篆刻,并改行从事古玩杂件、石刻印章等经营。十几年前,应培明开始收藏东钱湖地区的越窑青瓷,残破的瓷器让他惋惜不已,决定重拾补瓷手艺,让残破的瓷器再焕发新的光彩,并特地去景德镇拜名师学习瓷器的文物修复和商业修复技艺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应培明拉动钻弓,在瓷器上打“瓷眼”。
  • 由于锔瓷是将锔钉钉进瓷器表面,精细的越窑青瓷并不适合用锔瓷技艺修复,明清时期的瓷器更适合用锔瓷技艺修复,带着锔钉的明清瓷器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品。
“钉碗钉碗,越钉越完”,以前钉碗人收入微薄,出门游走很辛苦,所以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。如今,应培明源于个人兴趣爱好将此技艺再度捡拾起来,成为浙江地区少有的锔瓷人,吸引众多浙江瓷器藏友慕名前来找他修补瓷器。
图为2019年7月3日,浙江宁波,应培明先在要修补的瓷器上打上浅孔,以便后面拉钻弓打“瓷眼”时更准确。
返回图片频道>>

我要说两句

1/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