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:高校工程师历时十几年 研制成功“水溶性”塑料袋2018-10-16
1/33

显示
  • 2018年10月12消息,广州。10月11日下午,崔跃飞在一杯清水中,放入一个塑料袋,几分钟后塑料袋溶于水并消失。前不久,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新闻发布会上,演示人将同样的一杯水一饮而尽,视频走红,轰动全球。
事实上,这项“水溶性”塑料袋的技术由华南理工大学高级工程师崔跃飞团队历时15年攻关完成。这种塑料袋果真能喝吗?南都记者采访崔跃飞。他回应,这种说法不科学不严谨,即使无毒无害也不建议吃喝。关于“塑料袋5分钟可降解”的描述,崔跃飞同样予以“澄清”。“水溶后还是以大分子形式成在在水中”。
可以预见,未来,除了一次性塑料袋,在洗涤液、农药包装等方面,水溶性包装都将得到进一步应用。陈辉/南方都市报/视觉中国
  • “有资料显示,目前46%的海洋鱼类体内都含有塑料。”崔跃飞说,大量使用的一次性塑料袋成为“白色污染”的“罪魁祸首”。
塑料袋使用量之惊人人尽皆知。崔跃飞打比方,仅南美一个沃尔玛超市内,一年使用的塑料袋数量达90亿—100亿只,若按每只20克计算,就相当于20万吨塑料垃圾。
  • “一次性塑料袋的降解很难,自然降解需要200—400年才能完成。”基于此,全世界已有约68个地区和国家开始禁塑或限塑。如何用环境友好型材料替代普通塑料袋,减少环境污染,也成为国内外研究团队的热门课题。
崔跃飞从2002年开始瞄准这一领域,聚乙烯醇(PVA)进入视线。聚乙烯醇(PVA)不但是“能溶解于水中的塑料”,而且具耐油性、透明光泽、高阻隔性、生物降解性,是一种绿色、环境友好型材料。“我国聚乙烯醇的年产能已达到100万吨以上,居世界第一,传统的应用领域已逐渐被淘汰,产能的过剩亟待开辟新应用领域。”
  • 一般,将原料加工成塑料,关键要有热塑性。但聚乙烯醇本身却不像塑料一样具有热塑性。为实现其热塑加工性能,添加加工助剂和其他辅助成型添加剂成为方式之一。崔跃飞对近500种原料模拟计算,一一筛选,最终完全淘汰掉目前常规使用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。“我们技术中使用的所有原料不但完全无毒无害,而且都具备环保、绿色属性。”他曾将制备的薄膜放在鱼缸里养过半年鱼,鱼儿一切正常。
  • 到2008年,崔跃飞就已完成原料配方及实验室全部的技术验证实验。从2008年到2014年,团队一直在寻找能产业化匹配的相关设备。崔跃飞发现传统的设备完全不适应这一原料加工。
随后,自主设计开发设备花费整6年(2008年-2014年)。从原料预混、特殊组合的双螺杆混炼挤出机组、特殊设计的模头造粒、后处理、自主设计的挤出吹塑成型机组、改进的制袋设备、印刷等一系列关键设备的配套得以开发。
  • 团队研发的技术,不但完全解决了热封问题,而且可实现机械自动化的高速热封制袋和热封包装。热封制袋和热封包装速度可以达到120个/分以上,基本与普通塑料热封速度相近。
“这是百分百的中国制造。”他说,从原料、配方、设备、工艺等全技术链的积累和整合,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新。“形成了36个(本人均是第一发明人)专利组成的专利池,包括从原料制备到目标产品的几大系列超过10个产品和组合。”
  • 咋让这种可溶性塑料袋产业化?仅靠团队力量远远不够。崔跃飞大量接洽国内企业寻求合作。
2015年9月他在华工偶遇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正高,双方商定以技术孵化的形式开展合作。
杨正高说,“项目孵化的前期投入,包括场地、人员、设备、原料、相关测试、认证等投入全部由公司负责,就是失败了也不由你们负担一分钱。合作孵化期间,由你们保留部分关键性的专利技术和关键性原料。”
双方一拍即合。2015年该技术在广东聚益新材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工程孵化,2015年10月底第一台中试原料造粒机进入中试场地,2016年4月,第一批中试量产原料产品生产出来。
  • 按崔跃飞的设想,先从国外市场开始推广。恰好在大连遇上智利Solubag公司的Roberto Astete先生,他在中国寻找这种材料已2年多。第一次看到团队生产的原料能顺利热塑性吹膜、制袋,双方达成合作,智利公司主要负责国际市场推广和销售。
今年7月,智利颁布“禁塑法”,禁止全国所有超市、商铺向购物者提供一次性塑料袋。7月25日,在智利政府支持下,由广东聚益新材有限公司与智利Solubag公司联合主办了产品全球发布会,吸引全球聚焦。
返回图片频道>>

我要说两句

1/9